掌握記憶過程對于教師教學工作來說有很重要的作用,記憶過程受哪些因素影響,有哪些學說,下面一起跟高頓上岸鴨來看看!
1.識記
識記是記憶過程的開端。是個體獲得知識和經(jīng)驗的過程,它具有選擇性。識記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分類:
(1)根據(jù)識記有無目的性劃分
①無意識記:事前沒有明確目的,也不需要意志去努力。
②有意識記:有明確的識記目的,并運用一定方法的識記,在識記過程中還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。學生的學習活動主要依靠有意識記。
(2)根據(jù)識記的方法劃分
①機械記憶:是指在不理解材料意義的情況下,采用多次機械重復的方法進行的識記。
②意義記憶:是指在對事物理解的基礎上,依據(jù)事物的內(nèi)在聯(lián)系所進行的識記。
2.保持
保持:是指已獲得的知識經(jīng)驗在人腦中的鞏固過程,它是記憶過程的第二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遺忘:是指識記過的東西不能再認或回憶,或者再認或回憶發(fā)生錯誤。
(1)遺忘的原因
①記憶痕跡衰退說(自動消退)代表人物:巴甫洛夫
主張:遺忘是記憶痕跡得不到強化而逐漸衰退,以至最后消退的結果。
②干擾抑制說
代表人物:詹金斯和達倫巴希
主張:認為遺忘是因為在學習和回憶之間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擾所致。這種學說可以用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來說明。
前攝抑制:先前學習的材料對后來學習的材料的回憶或再認產(chǎn)生的干擾。倒攝抑制:后來學習的材料對先前學習的材料的回憶或再認產(chǎn)生的干擾。
③動機說
代表人物:弗洛伊德
主張:認為遺忘由于情緒或動機的壓抑作用引起的,如果這種壓抑被解除,記憶也就能恢復。
④提取失敗說
代表人物:圖爾文
主張:儲存在長時記憶中的信息之所以無法回憶,是因為個體在提取時沒有找到適當?shù)奶崛【€索。如果有恰當?shù)木€索提示,個體就能夠很快將信息提取出來。
⑤同化說
代表人物:奧蘇貝爾
主張:遺忘實際上是知識的組織與認知結構簡化的過程,即用高級的概念與規(guī)律代替低級的觀念,
使低級觀念發(fā)生遺忘,從而提煉和簡化了認識并減輕了記憶負擔,這是一種積極的遺忘。用于解釋有意義學習的保持與遺忘,他認為在真正有意義的學習中,前后相繼的學習不是相互干擾而是相互促進的,因為有意義學習總以原有的學習為基礎,后者的學習是前面學習的加深和擴充。
【例題單項選擇題】(2014下半年)有的小學生在學習英語字母“t”時,常常會發(fā)出漢語拼音“t”的音,造成這種干擾現(xiàn)象的原因是()
A.前攝抑制B.倒攝抑制
C.消退抑制D.雙向抑制
【答案】A
【解析】本題考查的是遺忘的干擾說。
前攝抑制是指先前所學內(nèi)容對后來所學信息的干擾。題目中小學生先學習了漢語拼音“t”,影響了他學習英語字母的發(fā)音,屬于前攝抑制。
B選項,倒攝抑制是指后學習的材料對保持和回憶先學習的材料的干擾作用。
C選項,在條件反射形成后,如果反復應用條件刺激而不予非條件刺激強化時,已形成的條件反射就會逐漸減弱,直至消失,這種現(xiàn)象稱為消退抑制。
D選項,雙向抑制主要指因受到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的影響,對中間材料的記憶效果不好。因此答案選A。
以上就是關于記憶過程和遺忘的原因相關的內(nèi)容,獲取更多教師資格相關備考資料,關注高頓上岸鴨!
相關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