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測考試中做題順序也是影響得分的一大因素。國考副省級135題,考試時間120分鐘。常識20題,言語40題,數量15題,判斷40題,資料20題。
在國考激烈的競爭中,多一分即多一分競爭力。因此考場上用爭“分”奪秒來形容那是最適合不過了。合理安排做題順序則顯得尤為重要,使之成為你考場上最拿手的武器。
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,合理的做題順序是怎么來的?
以下做題順序,僅供參考,不一定適用于每個人。
通常考試8:55發(fā)卷,提前發(fā)卷的這5分鐘時間,大家首先要檢查試卷是否有殘缺,可以翻看試卷,但是不允許動筆。檢查完試卷后,剩下的時間就用來思考不用動筆勾畫就能做的題目,當然最適合的就是常識判斷題。
這5分鐘里大概能做七、八題。9點正式開始考試,再利用5分鐘時間繼續(xù)完成剩余的十幾道常識判斷題。
接著做言語理解與表達題。先做文科類的比較容易進入考試狀態(tài),大家對文字應該是最熟悉的。而且常識言語不太用深度思考,不是難題,基本就是稍微分析就可以。這40道題大概花費35分鐘左右。
做完言語之后,我們已經閱讀了大量文字,再繼續(xù)做判斷推理題的話又是很多文字,大腦容易混亂,這時候應該切換一下,做理科類的資料分析題來換換腦子,使自己保持思維清晰。
資料分析這20題保持在25分鐘左右為佳。
數量關系題放在最后。畢竟數量關系題做起來太容易耗費時間,要是在某題卡住,也比較容易后面做題的心情;要是有糾結的難題,總覺得能做出來導致花費太多時間,影響后面的發(fā)揮,其實不太劃算。所以干脆放在最后,能做出多少道就算多少道。
總的來說,常識用時不超過題目數量的一半,文科類(言語和判斷)用時略微少于題目數量,理科類(資料和數量)用時略微多于題目數量。比如20道常識,不要超過10分鐘;35道言語,可以30-35分鐘;15道資料就20分鐘,25道資料就30分鐘,15道數量分析20分鐘。具體時間分配也可以自己調整。
重點要明確我們的目的,就是在規(guī)定時間內做完自己會做的題目,或者正確率高的題目!所以各位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來調整,每次??贾敖o自己規(guī)定好時間和順序,多去嘗試各種情況,大概五六次模考你就能找到自己做起來最舒服,狀態(tài)最佳的那個答題順序。找到后,就盡量不要變了,后期每次模考都按這個來,讓自己習慣這種答題感覺。
當然時間的把握是基于你對各項題型非常熟悉擅長了,如果基礎不扎實的考生還是先考慮專項訓練,把每部分的能力提上去再考慮整體。
更多國考行測技巧國家公務員行測考試內容請繼續(xù)關注高頓上岸鴨。
相關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