歸納概括是常規(guī)申論考試中最基礎的非作文題型,在云南省考申論中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分值比重。也正是因為其基礎性,歸納概括的評分側(cè)重于要點概括全面、準確。但這也導致部分同學把歸納概括理解為原文照抄材料即可。
其實,歸納概括題也需要要點的提煉和加工。
以上海市考為例,給定資料部分一般以案例型和觀點型材料居多,資料原文表述口語化居多,這就意味著原文照抄缺乏表述的書面化。因此,小編認為歸納概括題需要對材料要點進行提煉。
上海市考2020年A卷題干:“結(jié)合給定資料,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闡述紅旗渠代表了怎樣的精神傳承”。材料:“在20世紀60年代,在險峻的太行山上修建一項水利工程談何容易。當時正值三年困難時期,全縣只有15噸糧食、300萬元儲備金、28名水利技術人員。面對重重困難,林縣人民以“重新安排山河”的豪情壯志,于1960年2月開工修建紅旗渠”。
通過材料可以看出,這一段內(nèi)容的核心意思在于紅旗渠建設之“難”,而林西縣人民沒有害怕這些重重困難。材料中表述苦難的語句,描述性的、數(shù)據(jù)性的居多,所以需要我們進行縮句,提煉關鍵內(nèi)容。描述困難的部分,可以省略具體時間和數(shù)據(jù),概括為“紅旗渠開工條件艱苦,林縣當時糧食、儲備金、人才均十分缺乏”即可。而林縣人民不懼怕困難,仍然開工,這就體現(xiàn)了“不畏艱險”或者“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”的精神。
再比如后文材料:“在修建過程中,沒有住的地方,民工們就睡在山崖下、石縫中,有的壘石庵,有的挖窯洞,有的露天打鋪,睡在沒有房頂、沒有床、更沒有火的石板上,薅把茅草當鋪草,真是“鋪地蓋天”;沒有工具,民工們帶著家里的鐵镢、鐵鍬、小推車上了工地;沒有石灰,就全縣廣招燒制石灰的能手,在學習的基礎上創(chuàng)新燒灰法,徹底解決了工地用石灰難的問題;沒有炸藥,就招聘制造炸藥的人才,辦工廠,解決了用炸藥難的問題”。
這一段材料有明顯的句子邏輯性,從分號可看出上下語句之間是并列關系。羅列了紅旗渠修建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。所以我們可以按照材料本身“問題+對策”的形式提煉要點。描述具體手段內(nèi)容的部分,如“睡在山崖下、石縫中……壘石庵、挖窯洞……”等,可以省略,提煉核心做法內(nèi)容,“鋪地蓋天解決睡覺問題”即可。此段內(nèi)容體現(xiàn)修建過程中不論什么問題都能解決的精神,即“自力更生”的精神。
以上文為例,歸納概括在概括完整材料內(nèi)容的基礎上,恰當進行語言的縮句、提煉以及書面化加工,這樣才能得出最理想的表述。
【在上岸鴨公考預約2024云南省考公告】
>>> 點擊查看:2024云南公務員省考公告
相關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