熟悉國家公務員考試的朋友可能聽過這樣一句話:“得申論者得天下”,畢竟申論科目是國考中比較容易提分的部分。而在申論考試中,閱讀理解是比較基礎也是比較重要的一部分。不過對于大多數(shù)考生來說,申論成績不理想還是因為沒有掌握閱讀理解正確的方式方法。那么下面,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下國考閱讀理解的技巧和方法,一起來學習學習吧~
國考閱讀理解的技巧和方法:抓住材料中的關鍵性詞句
一般來說,大家只要把握住了材料中的關鍵性詞語,就能抓住材料的重點。我們在做申論題目是,只要找到問題、原因、影響、對策,就能發(fā)現(xiàn)答案。
①那么,材料中出現(xiàn)哪些詞匯的時候,我們才能確定這是關于問題的答案呢?
其實呀,一般情況下如果材料中出現(xiàn)不好的詞匯,就可以說是問題或者是關于問題的答案。比如大家在閱讀材料時,如果發(fā)現(xiàn)了困難、弊端瓶頸、不足、挑戰(zhàn)、不完善等等詞語,就能大概知道問題的答案在哪了。
②那么,當材料中出現(xiàn)那種情況時,才是講的是關于原因的答案呢?
小編總結了兩個方面:一是材料中如果出現(xiàn)了“因素”“要素”“由...引起”“歸咎于...原因”等詞句時,這些就代表了原因;二是如果材料中并沒有出現(xiàn)剛剛講的那些關于原因的標志詞,但材料中出現(xiàn)問題了時,我們只需要進行反推就能得出原因。
如果材料中出現(xiàn)積極性質的詞語時,一般來說就是指好的方面或好的影響;出現(xiàn)消極的詞語時,那多數(shù)情況下就是不好的影響。舉個例子來說,網絡能幫助大家學習,這句話中就是關于網絡好的方面;而網絡能讓人沉迷,這就是在說網絡的消極影響了。而如果材料中出現(xiàn)類似“加強”、“促進”、“完善”等動詞,一般就是在提對策,也就是關于對策的答案。
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國考閱讀理解的技巧和方法,只要大家能圍繞著材料中找到問題、原因、影響、對策,答案也就能找到了~希望這份技巧能幫到大家,如果還有其他疑問,歡迎關注國考申論技巧欄目哦~